[轉貼]OTAKU當如是 ~從四百料戰船到文化艦隊~

我們都是永遠的光画眾

版主: Sugihara HeihachiroFazz

回覆文章
Sugihara Heihachiro
版面管理員
版面管理員
文章: 472
註冊時間: 2004-04-29, 12:42
來自: 帝國交通運輸總部
聯繫:

[轉貼]OTAKU當如是 ~從四百料戰船到文化艦隊~

文章 Sugihara Heihachiro » 2005-11-25, 22:58

OTAKU當如是 ~從四百料戰船到文化艦隊~


瞿正瀛


起源

 大約在民國63、64年左右,曾老師在《中國海軍史》一書中,很偶然地看到一幅插圖。正是這幅插圖,給老師一個創作的動機;在後來,更衍生成為老師希望能完成的一份偉大的理想與職志。

 這是一張明代四百料戰船的古圖,只是本古籍中的一頁而已。這張純粹是會意畫法的古圖,與今日的工程用作圖,當然有不啻天淵的差異;不過除了插圖外,還可在旁看到這一頁有些尺寸的記載。

 老師不愧是有模型人的敏銳神經,忍不住想要嘗試去找找看這本古籍,如果找到,而又有更詳細的資料,便有機會利用資料來製造的復古的模型船。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到一個積極的模型人態度。

 老師是在成大圖書館找到了這本書。這本書為《龍江船廠志》,作者為明代人李昭祥,這本書收錄於《古覽堂叢書》。實際看到這本書的時候,才發現其內容寫得相當地詳細,而船舶尺寸的記載也不例外。

 龍江船廠現已不存,舊址在南京近郊的秦淮河畔,是朱元璋在驅走元人之後,所設置的國營造船廠。當時設廠的用意,是為了因應元人可能的再度南下,要製造艦隊以強大的水(海)軍來鞏固江防。然而,自此之後元人就不復南下。成祖時代,鄭和多次下西洋,樹立了威望;到嘉靖皇帝年間,鄭和後人的家勢越來越大(宦者能夠有「後人」的歷史要追溯到秦漢時代,因筆者不詳,也就不再贅述。老師則說像這點就是一個值得玩味的地方),一點一點地侵吞龍江船廠週邊的產權,例如農林方面產業;而由於龍江船廠一直沒有發揮國防上的作用,已經為政府所漠視。李昭祥是當時上任的龍江船廠主事官員,眼見船廠日漸勢微,李昭祥有了一份使命感,希望至少要將船廠以來的歷史,用文字方式保存下來。如此單純的動機,完全是文化人的胸懷。這一份走來孤獨,隱藏在歷史角落的工作,沒想到在後世,有人找出這本書來看,甚至更成為了在數百年後的知音。


初步製作

 現代船衡量船舶大小的基準,排水噸位是方式之一;而「四百料戰船」的「料」、正是度量船大小的單位。「料」字的正確意義,學者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取其中一說,一料即為一石,而「四百料戰船」即為能夠承載四百石糧食的戰船。特別要說明其計算是容積的表示,而非重量,所以所謂的「四百料戰船」,是指容納得下未去殼稻穀四百石總和容積的大型戰船。

 在針對資料所要進行的處理方面,首先要作的工作,就是先對船體尺寸方面的記載,要有正確的了解,然而這本冷門的書,甚至連為其標上句讀的後繼學者也都沒有。

 所幸老師以前所學本科竟然是中文,說「竟然」是因為連筆者也是在訪談中才第一次知道的。這其間需要完成的,有句讀,明代專有名詞的考證等等繁複的工作。

 接下來的步驟,得要將這些文字資料,以現代作圖的圖學方式重新呈現出來。老師在圖學有一定的程度,但更靠著操作、手製遙控模型船的經驗,已經了解模型船體結構有哪些必要的要求,才使完成的復原圖更能因應實際的需要,也使得接下來的復原製作順利地進行與完成。第一艘的復原模型船比例為1/50。


學術化努力

 在實際的製作過程結束之後,老師身為一個模型人的願望,是能夠造出更大比例,甚至是1:1的「模型船」。另一方面,在《龍江船廠志》這本書中,除了船體尺寸的記載之外,還有其他內容也都十分詳細;這未有前人研究,老師認為更是相當值得作系統性的深入探討的一個領域。

 一直到大約民國82、83年左右時,經過成大歷史系陳信雄教授的引見,老師向台中的國立科學博物館當時館長漢寶德先生說明,並提出具體的研究計畫,得到漢寶德先生的支持。於是,第一個目標先擺在製造出1/25的模型船,看其成果再考慮接下來的步驟。

 這一次為了製造上的考據更加確實,博物館提供讓老師到大陸作考察旅行。旅程幾乎看遍了所有沿岸城市大大小小的船舶博物館,收集不少的資料,更對歷代船體的演變有明確的概念,使這一次的模型船更能接近明代當時的設定,並考慮到南、北方造船技師的習慣與技術。

 這艘1/25的四百料戰船模型,不但外部的製作精美擬真,竟也儘量考證地製作了內部的設備,甚至,還可以下水,更添加了遙控裝置,可以操作帆向與船舵來作水上的航行,實在只能說是盡善盡美。

 補充說明一下:因為船體內部不方便經常的開啟供人觀看,老師很希望有電腦作業的人才,能以動畫的方式來呈現船體內部,甚至,設計類似虛擬實境的軟體,模擬人實際走入船艙的情形,如此則更可以有臨場感。

 由於第一步的完成,下一步計畫就是嘗試1/10模型船的製造。也是順利地完成了。漢寶德先生告訴老師說,要復古製造1:1的四百料戰船,單憑科博館的有限經費是無法達成的,然而以所知公家機關的心態,恐怕亦不會資助這一類的研究計畫,建議老師往私人企業嘗試,因為例如奧地利、日本、阿拉伯等國曾有的同質計畫,都是私人的企業自己進行、完成的。

 於是老師就嘗試向長榮公司提出計畫。最近國內企業漸漸向國外看齊,希望能提升旗下的文化氣息(至少在走廊上都擺了繪畫作品),恰好長榮公司有設置博物館的計畫,對這計畫遂有一定程度的興趣,當然也希望能以此提升企業形象。由於博物館尚未完成,所以目前計畫便暫時停頓於此。另外,老師也曾與本地將成立的海洋博物館單位洽詢,果然,態度是比科博館還要不積極。

 計畫停頓以後,最近老師在進行四百料戰船的修飾,另外也準備著手「預備大黃船」的模型製作,資料自然也是取自《龍江船廠志》。龍江船廠所製造的各型船舶中,除了戰船外,「皇船」也是其中一種,而顧名思義,是只有皇室的人才能乘坐的。「黃船」的黃字有「皇」的意義,而正黃色更本來就是皇族才有資格的顏色。所謂的「預備大黃船」,則是指製作完成,待皇船損壞後用來頂替的預備用船。這艘黃船的船級也是四百料的。


文化艦隊

 老師的理想,就是能讓國人完成復古船的航行。想法最初是來自在民國60年代的「太極船」事件。這是由奧地利的私人研究機構所進行的,因為認為漢代的中國船就有遠洋航行的能力,所以便到中國考察了古代的造船技術,例如說不用鐵釘而用木釘、竹釘代替等種種的造船技術,製造出了這一艘太極船,可惜在進行橫越太平洋的航行中,到夏威夷由於船體被蟲蛀食而航程中斷,船也因此沉沒。不過這已經是一大突破,而且除了防蟲漆料外,幾乎沒有其他的問題。最可惜的是雖然這是一艘復古的中國船,船上卻沒有任何的台籍與大陸人,只有一位隨行的香港醫師。

 另外在資料的蒐集中,也發現日本、阿拉伯等國都有過同質的研究活動。阿拉伯是以仿古技術製造的船從該國作繞過麻六甲海峽,以廣州為終點的航行;日本方面則是環繞日本航行一週,並在結束後建造博物館展示該船。而這些也都是私人機構所進行的。

 現在研究計畫也有相當程度的完成了,累積的資料也足以作十分妥善的利用。老師更希望的是,有朝一日國人也能完成我們的復古船與航行,畢竟我們古代的航行水準與歷史比外國更是輝煌,況且,我們的文化,也希望是由國人自己來發揚。

 復原船如能製造完成,在理想中,航行的船員可以由海事學校,或是軍校的學生,經過相當的訓練之後來擔任,當然風帆船的操船技術要另由專人出國到香港等地學習後,成為種子教官來訓練國內的船員。

 接著先「立足台灣」,在台灣近海先作環島航行,一方面訓練海員的技術,一方面從實際的航行中找尋船體在航行中會產生的各種問題,並早期謀求解決,因為近海的航行可以對任何情況作最快的應變,而不會像太極船當時,就是因為一下子就嘗試長距離的航行,結果發生先前沒有設想到的情形。甚至可以在環島航行時,配合敦睦艦隊舉辦活動,並且凝聚國人對這一文化事件的重視。接下來是「胸懷亞洲」,北到日本,南到麻六甲海峽,模擬以前中國人例如鄭和下西洋、鄭芝龍的對日貿易等等各種航線。當然安全上的問題可以用今日的科技加以輔助,例如可以隨時告知天象讓航線作必要的調整,發生任何情形也可以作必要的救援等等。

 最後便是「放眼天下」,當然就是挑戰環球的航行,不但可以以實際重視文化保持的行動來扭轉世人認為台灣文化水準低的印象,更可以藉此作文化的外交,與名為金融外交散財童子的方式相較,手法要有品味得多了。這就是所謂的「文化艦隊」(可能以兩艘以上如四百料戰船與四百料皇船來作環球的航行)。由於各國對文化事業的重視,在一定程度的嘉評下,也可以提振國人對文化的重視。如能實現,非僅國家性,實在是世界性的文化盛事。

 旅成歸國後,即可將此艦隊轉為博物館,好比美軍在二次大戰被日軍炸沉的Arizona號,即被撈起成為了博物館;甚至可以像日本的經驗一樣,直接為文化艦隊設置博物館。無論博物館的形式為何,陳列則當然都是在航行中的記實,與在各國各港所進行的文化交流活動資料,例如對古時航行的考古資料蒐集。

 時至今日,傳統的工匠逐漸凋零,兩岸皆然,技術總會失傳。因此是刻不容緩,再無法催生,將來能完成的機會將會越來越小了。

 上面所提到的1/50模型船已經不存;1/25模型船(長度約1米2)曾在本校84學年度造船週來校展覽。而1/10模型船(長度約3米)在台中科博館展出,大家有機會去的時候記得一定要看看!


備註:替還不清楚老師的社員作簡單的介紹。老師自學生時代起至今已有長年的模型製作經驗,是模型製作上資深的老前輩。最擅長的即為遙控模型的製作,並因其興趣而對遙控船及飛機的製作有極深的認識與見解。現為基隆市銘德模型負責人。指導本社已經超過兩年(本社社史三年),實為社團之寶。85年5月6日,第一次來社上指導「木製模型講座」,指導社員入門,以巴沙木製作簡易的木製模型,並講解飛行器理論。在5月8日為本社引見林次郎老師指導「模型技術座談會」,林老師對塑膠模型的軍艦十分專精,為了本次活動還特地將個人的作品1/200大和號帶來,長約1m的模型真是把我們嚇壞了,也使我們折服於林老師的盛情;這艘大和號也可以作遙控航行。會後林老師並以他所整理一份大和號模型上百頁的製作講義餽贈本社。10月23日,曾老師再來本社指導「遙控模型基礎」,並帶自己製作的遙控模型船作品前來,甚至示範地發動了引擎。12月4日,再透過曾老師的介紹,邀請到郭慶昌老師來本社指導「情景製作教學」,郭老師的本科為美術,所以對情景的模擬,十分有概念與個人風格,另外郭老師對雕塑甚至哲學都有涉獵,十分值得我們多多請益。這3位老師對本社來說絕對是瑰寶,特別是曾老師,多介紹了兩位老師不談,其專業的素養無庸置疑是不可多得的。曾老師常與基隆地區的遙控模型同好定期進行遙控模型的試航、試飛,也歡迎社員共同參與,更歡迎社員詢問、切磋模型製作上各方面的問題。希望社員與幹部們能好好把握在本社學習的機會。


瞿正瀛(1998),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光畫社社刊《光畫風》第三期,P.5-8,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光畫社,民國八十七年,基隆市,40頁,初版。


_______________
瞿老在以前的光畫風發表的文章, 擅自將它打字張貼上來, 希望諸位OB. OG在閱讀的同時, 也順便思考過去在光畫社的初衷...
凝聚你們所有的力量,培養清廉之行為,孕育高尚的精神,
決心努力提高光畫帝國天賦之光榮而與世界的進步並駕齊驅。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