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之卷已經很久沒有心得文了。
作為一個前任的動畫部長,竟然沒有寫出一篇心得文發在社版,實在是感到有些汗顏。看到最近幾年,各個視頻網站興
起"吐槽"的風氣,為了增加點閱率與人氣,把電影、小說、漫畫、動畫、遊戲,簡化濃縮甚至扭曲成幾分鐘的娛樂
影片,搭配上流行語、捏他、搞笑等等元素博取人氣,但我認為就算是吐槽、批評也要言之有物,而非講一些節奏、經
費、畫質這樣空泛而似是而非的概念。前陣子看到創社成員在創社動機上寫到"動畫與真人電影一樣,只差在表現的媒體、
媒材不同而已",既然電影能夠被當成是藝術來被人討論研究,那只是表現媒體不同的動畫當然也值得去認真探討。
這就是我寫這篇文章的主要動機。
若是看過新海誠導演的作品的人,應該會對其作品中斑駁的光影,緻密而纖細的影像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文試著探討其運用光線與陰影的手法,讓大家了解其運用的原因與目的進而了解日本動畫常見的用光與用影;
主要分為兩個部分:用光篇與陰影篇,而本文先講用光篇,希望能藉著拙筆,推廣熱愛的動畫作品、讓大家
了解動畫中使用的技巧、鼓勵大家寫心得文、提升討論動畫的風氣的話,那就是我的榮幸了
一、用光篇
1.視覺用光
(1)靜態用光
逆光
在靜態畫面裡,相較於其他日本動畫導演的作品,新海誠傾向使用逆光。
在逆光之下,物體常變得模糊不清,甚至在強烈的逆光之下,物體會變成剪影。
主要用來塑造作品中的氛圍,空氣感,讓畫面變得耐看而富有情趣,在逆光下的物體也給人留下強烈的印象
新海誠在早期非常傾向使用逆光,主要是受到另一位導演"岩井俊二"的強烈影響(代表作:花與愛麗絲、情書...),下圖為其例
人物都暴露在非常強烈的逆光之下,讓人對這兩個場景印象深刻。
------------------------------------------------------------------------------------------------------------------------------------------------------------------------------
眩光(光暈、太陽星芒、特殊攝影、Lens flare)
圖一為圓形的光暈,佔據在畫面正中央,非常顯眼;圖二為太陽星芒,圖三為特殊的光攝影,圖四為Lens flare
這四張圖片完全不需要任何的原畫師繪製,全部可以在動畫中"攝影"這一個環節裡,用Adobe After effects完成
在一般動畫中,圖一、二、四都算是非常常見的攝影手法,也在新海誠作品中時常被運用
而圖三則是新海誠作品特殊的攝影手法,替畫面增添了些許的光,增添了畫面的信息量與趣味性
------------------------------------------------------------------------------------------------------------------------------------------------------------------------------
高對比度
高對比度的影像比低對比度的影像來的鮮豔銳利,對於一個擅長使用色彩的導演來說,高對比度是必要的,
值得一提的是圖二,看似信息量高、細節多的畫面,下方暗色的部分卻幾乎沒什麼描繪,單純用暗色調覆蓋
此一舉動減去了畫面很多的細節,是巧妙地利用高對比度來減輕背景美術的負擔;也有反過來利用低對比度讓畫面
變的較為朦朧來降低細節量的例子
------------------------------------------------------------------------------------------------------------------------------------------------------------------------------
反射光&倒影
圖一為非常特殊的動畫反射光使用,靠近綠色庭園使用綠色輪廓線與反射綠光;靠近太陽則使用黃色輪廓線與反射黃光
對於120分鐘左右的動畫電影來說,上色與輪廓線的顏色會造成製作很大的負擔,但是對於中、短篇的動畫電影而言,
這是一個強調周遭環境的手法,增加畫面密度,讓色塊層次變多,使其更接近於插畫,最近由ufotable製作的電視動畫"嗜神者",就
嘗試了類似的手法(增加陰影層、輪廓線變色),導致制作日程延誤,產生了許多的總集篇來趕工。
圖二則是新海誠作品裡常見的倒影,常作為作品中的第一個鏡頭(秒速五厘米、言葉之庭),藉由側邊的描寫讓觀眾有新鮮感,
增加畫面裡的視覺元素,一開始的波紋有故事發生的預感,上方曲折的樹影也揭示了故事一開始的環境所在。
下圖為TV動畫"嗜神者"裡的畫面,非常複雜的上色
------------------------------------------------------------------------------------------------------------------------------------------------------------------------------
橫向&縱向長光
相比於一般的光,長光佔據畫面的比例較高,也較能增加畫面耐看的程度,值得注意的是圖一的光的顏色也暗示了故事之後危機與衝突
,這種用光在日本動畫運用的相當頻繁,如新房昭之導演的"物語系列"也出現過數次此種用光,因為物語系列包含了大量對話與靜止畫
所以也運用這種技法來使人不厭倦。
下圖為TV動畫"物語系列"裡的畫面,使用了橫向長光
------------------------------------------------------------------------------------------------------------------------------------------------------------------------------
小結:靜態的用光除了基本的光源性質、光源方向、光的色彩這些基本的元素外,也要配合畫面的氛圍使用,是渲染情緒最簡單的工具,除了上述的用光
之外,還有比較頂光、底光、側光、林布蘭光(45度的光源,在主體臉龐的另一側,形成三角的亮部。可以讓五官極具立體感),半逆光,逆光的補光
這些比較複雜的技法,主要都用來增加畫面信息量、營造空氣感,讓畫面變得更耐看,也使人更容易融入作品中的環境,體會人物的情感。
靜態用光篇 告一段落 接著是視覺用光篇的(2)動態用光~~
------------------------------------------------------------------------------------------------------------------------------------------------------------------------------
(2)動態用光
X、Y、Z軸移動 (橫向流動 縱深流動 圓形擴散)
前三張圖,包含了三種方向(X、Y、Z軸)的光的運動,把光作為鏡頭中主要的動態來源;在一般動畫中,常見到兩個人在車內聊天或者是電梯內
的對話場景,此時能鏡頭能拍攝的物件不多,對話場景常單用三鏡頭法(鏡頭一,交代場景的空間關係,鏡頭二,切到人物A的正打,鏡頭三,反拍人物
)來回交替,動畫又很難花大量作畫張數描繪人物的表情、動作,一張靜止畫超過5秒觀眾就開始感到不耐煩與無聊,為了觀眾感到不無聊,所以常有路
燈等流動的光源打在環境中,讓觀眾不厭倦。圖二、三的縱深運動與圓形擴散的光則是較為少見的方向的動態用光。
第四張圖,則是個優秀動態用光的例子,這個鏡頭全長有60秒(GIF只擷取部分),所有的動態只有車外的陽光、車頂上的流光與男女主角微微的動
嘴,但看起來並不覺得厭倦,這是因為畫面中同時有包含了X、Y、Z軸的流光,各自的方向不同,開始與結束的時間也不一樣;再加上採用了長景深的
構圖與特殊的機位(火車頂),所以一張靜止畫才能撐60秒,同時構圖也有視線誘導的效果,讓人能聚焦在透視點(男女主角)。這麼做是
因為作畫張數的限制,新海誠導演想保留作畫張數在故事高潮,這就是聰明的省錢方式(只需要畫一張畫+簡單的光攝影),效果也很不錯。
------------------------------------------------------------------------------------------------------------------------------------------------------------------------------
遮擋入射光
將入射光遮擋一下是常見的用光手法,常用於各種類型的影片,特別是舞台劇......
下圖為一個例子,是史丹利·庫柏力克導演的電影"2001太空漫遊"裡的一個經典鏡頭,太陽的光芒在地球與月球的遮擋之下冉冉升起。
新海誠導演在早期的作品中非常頻繁的使用,甚至在一個120秒的短片就用了四次;能夠簡單的增加畫面的動態感,削減作畫的張數。
------------------------------------------------------------------------------------------------------------------------------------------------------------------------------
照射移動
將上方照射的光位移,製造出一種類似舞台聚光燈的效果,常用來凸顯人物與環境,塑造戲劇化的效果,圖一的光束在現實情況下不
太可能會發生;而圖二的光陰實際上並不會流動的那麼快,是比較誇張、舞台化的效果,另外也能增加畫面的動態感與氛圍。
------------------------------------------------------------------------------------------------------------------------------------------------------------------------------
光增強&光轉場
突然增強照射光,與利用光來過場。圖一為配合效果音重音時增強光;圖二則為先只讓鏡頭內容的一部分(光)出現,下一個鏡頭中再利用水上
的波光銜接兩個鏡頭;圖三的光增強甚至有轉場的效果,中間的縱向長光也變成分割畫面的線。搭配重音來增強光或轉場本身也是比較符合人
類自然的感覺,能夠很流暢的切換到下一個畫面而不突兀。
------------------------------------------------------------------------------------------------------------------------------------------------------------------------------
複合式
把前述的用光進行組合運用,使這一場景非常富有動態感。
------------------------------------------------------------------------------------------------------------------------------------------------------------------------------
小結:這些動態用光的技巧,主要是為了製造畫面的動態,在新海誠早期的作品,因其名氣與制作公司的預算、人力等因素導致作品
的作畫張數受到很大的限制,即使是在預算最充足、也有一定名氣時製作的言葉之庭(2013年),一開始也限制在8000張以內,之後才擴
增至12000張(電視動畫平均一集約3000~4000張左右),相對於高預算的吉卜力作品(魔法公主,崖上的波妞等)所耗費的十七萬作畫張數
而言,實在是少得可憐(魔法公主約120分鐘,言葉之庭約46分鐘),更不用說早期作品的限制了。動畫的基本就是動態,既然在作畫張數無法
滿足的情況之下,只好利用動態的光來補足,新海誠在早期獨立製作動畫的時候,竭盡所能的避開描繪人的動作,是因為他是美術出身,不擅
長描繪人物,更不用說是會動的人,所以利用光來彌補,也形成了堆砌靜止畫的來敘事的特殊手法。
動態用光篇 也告一段落 接著是最後的演出&故事象徵用光~~
------------------------------------------------------------------------------------------------------------------------------------------------------------------------------
2.演出&故事象徵用光
此一用光出現在作品"雲之彼端,約定的地方"中,浩紀與喜歡的同班同學佐由理同搭一台火車,而佐由理在下車時,對浩紀說自己夢到他,讓浩紀
有些心動。可以看見浩紀在心跳加快時,後面車窗突然出現閃光,配合著浩紀的心情。
此一用光出現在作品"秒速五厘米"中,貴樹要搭火車去見明里,中途卻遇到暴風雪而導致列車延誤,為了表現貴樹的焦急,新海誠運用平交道
的紅光掃過列車與貴樹,不僅有很好的動態效果,也暗示了貴樹的心理狀態。另外一提,這個鏡頭裡的前景為火車的車窗,新海誠運用構圖將貴
樹關在車窗中,給觀眾一種閉塞感;會動的車窗前景也讓畫面不那麼單調。
此一用光出現在作品"追逐繁星的孩子"中,森崎老師為明日菜說明地底世界"雅戈泰",此地有著神祕的力量,可以實現任何願望,包括讓死者復活
,而森崎老師的目標是再見到死去的妻子一面。畫面中一開始森崎老師講到雅戈泰能讓死者復活,此時,陽光的照射非常強,顯露出森崎老師的
野心;之後,明日菜問到"是否真的有雅戈泰?",森崎老師沉下臉,此時陽光照射大為減弱,顯現出森崎老師回歸冷靜,右手將嘴巴擋住也是防禦
性的肢體語言,這一連串的畫面讓我想到"鋒芒畢露"這個成語,是不是意外的相符呢?
此用光出現在作品"言葉之庭"中,圖一為雪野老師與孝雄的相遇,用雷光表現了1.孝雄的一見鍾情與內心的悸動2.閃電日
文寫成"稻妻",暗示與雪野老師與孝雄的愛情關係(古代的日本有閃電可以使得稻子結穗的說法和信仰,閃電就是孕育稻米的另一伴
的意思)。圖二是作品中第一次出現的太陽雨,在動態的雨加上陽光照射之下,變成非常敍情的風景,前景的樹枝的割
裂畫面也暗示將來的分離,強調、重視環境音與音樂與內心的''搖曳''。圖三則是第二場的太陽雨。運用鏡頭的旋
轉與拉遠與透視點視覺誘導,讓觀眾依序看到擁抱的戀人,太陽雨、男性象徵的巨塔(NTTドコモ代々木ビル)、女性象徵的新宿御苑、圓形的彩
虹和雨過天晴的天空與太陽,而其都在同一條水平線上,是一個優秀的運用鏡頭來敍事的例子,同時也充滿了象徵意涵與動態效果,作為故事
最後的鏡頭而言(不含補述與終章),是一個非常精采、巧妙的鏡頭。
雪野老師則撲向了光,對兩人而言,彼此就是彼此的光芒,即使相隔兩地,但只要有光的地方,就會想起對方,而光則會持續的溫暖與照亮著彼
此,這也是終章有一幕是雪野老師看著窗外與孝雄在冬天回到言葉之庭時,兩個鏡頭都有一道明顯的光,而且還增強的原因。
這是作品"秒速五厘米"的分鏡,可以看到在分鏡階段,光的設計與配置已經大致決定好了,算是在非常早期就決定的例子,可見新
海誠對光的重視程度。
------------------------------------------------------------------------------------------------------------------------------------------------------------------------------
結語:
用光是電影裡非常重要的一環,好的用光可以讓觀眾快速的進入電影裡的世界,體會主角的心境,從電影裡有"照明師"這一個職位就能
夠了解,回歸到日本動畫,"光的設計"主要是在背景美術與攝影這兩個環節決定,特別是攝影,不僅僅是單純地將背景與人物結合在一
起,還需要決定畫面的氛圍、空氣感,而新海誠導演從出道作品以來,一直擔當作品的攝影監督,他對色彩與光的感性,感染了整個作
品,搭配上適合的音樂、音效、角色的獨白,讓人被吸引到劇中的世界。
光也是一個能簡單增加畫面信息的工具,在日本動畫裡廣泛的運用,而其中用的最頻繁與多樣的大概就屬新海誠導演,從星之聲到
言葉之庭甚至是新作你的名字。無一不用以上的技法。但動態用光在新海誠作品裡有減少的趨勢,因為隨著作品的
預算提升,限制相對減少,不需要大量倚賴這種技巧來製造動態,而轉向主要把光用來作為演出的素材或象徵;在運用上也更
加的成熟、洗練,常常是複合式的、多功能面向的,在新作"你的名字。"裡,出現的"千年一遇的彗星",是不是另一種的
象徵性的用光呢?這道光又會在作品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呢? 2016年8月就知道啦~~~(
那麼用光篇就到這裡結束啦~~
那下一篇是"陰影篇",如果我沒偷懶的話,應該會再見的
p.s.:這麼長的文章分析與心得還是第一次打,也算是對自己長久以來的心得、看到的東西做了一次比較完整的整理與總結,打到這裡,我好像能
漸漸地了解翻譯組的心情,為的不是金錢、回報甚至是一句感謝,而是希望自己喜歡的東西能夠被更多的人喜歡,既使花了很多時間、即使可能
沒什麼人會看到,即使寫的並不怎麼好,都沒有關係,我只希望這是一篇對的起自己的"喜歡"的一篇文章,那就足夠了。